一、学科概况
经济学院设有农村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点,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30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21人,1人入围全球2%顶尖科学家,拥有天府青城计划、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自贡市社科新型智库专家、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专家、自贡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盐都千人计划“盐都科技菁英”、盐都万人计划“优秀科技人才”等专家10余人。
二、培养目标
学位点主要培养厚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立志于服务乡村振兴与建设农业强国的国家战略需求,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掌握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发展规划等学科的农村发展理论和知识,能够运用其中的工具和工作方法对乡村振兴中农村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和应对,成为满足相关行政部门、行业与企事业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需要的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实践基地
学院已签订24个涵盖市州党政机关、基层组织、省市科研单位、金融机构、农文旅企业等行业的专业实践基地。重点包括包括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机构;自贡农业农村局、三江新区罗龙街道等政府机关单位;宜宾蜀南文旅文创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富顺县西湖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私营企业;宜宾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多领域的行业覆盖范围能满足学生的多层次专业实践需求。
四、人才培养
在指导机制上采用校内外双导师制,学位论文由导师负责,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同时,聘请本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在实践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担任校外实践导师。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研究项目、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与校内导师共同承担起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责任。
在培养方式上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培养。课程学习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等理论课程主要在培养单位集中学习,实践教学在实习单位或校外实践基地完成。
五、就业情况
近三年,学院研究生毕业106人,平均就业率达90%以上。毕业生就业路径多元,就业单位性质广泛,覆盖政府机关单位、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及私营企业等多个领域。从行业分布看,主要涉及农业、教育、金融等行业。所从事的职业以教学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在继续深造方面,毕业生表现出强劲的学术潜力,近三年共有3人进入福建农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