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秉承“知行合一、经世济民”的院训,坚持“科教并重,创新引领,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正逐步建设成为区域内重要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基地、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回顾2021年,我院教师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尤其在高质量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其中,我院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四川省委重大课题1项和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发表学校认定的A类期刊1篇,出版专著2部,获宜宾市主要领导批示1篇。
在科研立项方面,苏小松博士的《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对接机制与改革路径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冯艳红副教授的《资本管制措施在东亚新兴经济体跨境资本流出入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立项;冯艳红副教授的《四川创新环境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及对策研究》获四川省社科规划办立项;王艳红副研究员的《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机制及创新发展路径研究》得到四川省委政研室重大课题的立项。
在A类期刊方面,焦翠翠博士的文章《The impact of teleconnections on the temporal dynamics in 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the Mongolian Plateau grasslands》发表在SCI二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期刊上。
在专著出版方面,肖兴政教授出版了A级专著《人力资源开发实务》,谢天慧副教授出版了B级专著《小七孔的前世今生》。
在领导批示方面,陈希勇教授的研究报告《东莞佛山制造业发展对宜宾工业转型发展的启示》获宜宾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批示。
展望未来,学院将以“学生中心、教师主体、引领社会”为办学理念,通过学术的传播、创新与应用,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培养服务四川、面向全国、胸怀世界、有社会责任感的经济贸易类、农村发展类、旅游管理类、金融投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