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经济学院学子助力家乡战“役”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作者:摄影:来源:李启宇 审核:何凡发布时间:2020-02-24浏览次数:99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经济学院学子自愿报名参加家乡战“疫”,成为战“疫”志愿者。

郑大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2017级1班学生,家住达州市开江县玉皇观村。2020年2月6日,他报名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他每天在疫情检测执勤点坚守十几个小时。“您好!您去哪儿?通行证?登个记!”,这些话他已经不知道自己重复多少遍了。他总说,作为一名大学生,在疫情防御的关键时刻,应该肩负保村卫民的责任与使命,作为村子的年轻人,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应该毫不犹豫地冲向防疫的前线。正月十五本来是一个阖家欢乐的好日子,但随着村里一家六口人集体被救护车隔离接走,新冠病毒的阴霾便笼罩着整个村子。他一边给附近的村民宣传防疫知识,一边安抚大众的情绪。当晚,他在日志中写道:一辆救护车牵动了全村人的内心,绚烂的烟火下,是一片愁云,愿大家直面疫情时,能保持理性。达州市的确诊人数在四川省排前三,开江县确诊人数又在达州市排第一,他当然知道自己面临着怎样的危险,肩负着多重的责任。可是到如今,他已经在岗位上坚守了十几天,一百多个小时。面对着镇、县、市领导的检查,他可以信心满满地向领导报告自己的工作,接受领导的检验。每天执勤前,他的衣物都会经过酒精消毒,镇上下发给村委会的口罩数量有限,一次性医用口罩往往要戴两三天才有新的,他就自己用纱布和保鲜膜,照着网上的教程做隔离垫,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也延长口罩的使用期。村里的新冠病毒疫情防范工作进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效果也初见成效,村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防疫宣传中,也提高了自身的防范意思。他总是喜欢看看村里的村道,他说,当村道空无一人,大家闭户不出的时候,他的内心才能平静。勇担责任,保村卫民,是他所想的,也是他所做的。

张加兴,农村区域发展2017级1班学生,家住四川省江油市武都镇涪阳村。在看到疫情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他毅然向村上提交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志愿者申请书。他在村委会的培训后,正式上岗成为涪阳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志愿者。村里的志愿者都是由村委会进行统一安排,通过轮流值班的方式在村口登记出入村子车辆和人口。由于村里志愿者数量有限,他便主动向村委会申请每天值班。张加兴每天坚守在村口的服务岗位,登记过往的车辆,提醒村民出门要佩戴口罩。由于疫情不断加重,村子响应政府的号召,限制村民进出的数量,这引起了村民很大的不满。于是,张加兴和其他志愿者在涪阳村书记的带领下,向村民宣传疫情的危害和严重性,并向村民解释了为什么要限制出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有一次,张加兴在值班的时候,一位村民带着自己家的水果来到了服务点,递给他说:“你们在这里值班幸苦了,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家里有些水果,你们拿去吃吧!”顿时,他的眼眶湿润了,仿佛之前受的委屈瞬间烟消云散,感觉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是感动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村子里的党员、干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哪怕是六七十岁的老党员,仍然奋战在抗“疫”前线,真正做到了党员在人民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他,正是以这些老党员为榜样,在此次战“疫”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王松,经济学院农村发展2019级研究生,家住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潮河镇天才村。2020年2月4日,王松报名加入了志愿者的服务队伍。他的做的工作就是对路卡进行守点,对进出本村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排查,特别是对夜间进出的车辆进行排查。通过对夜间路卡进行不间断监督,防止外来不明车辆进入,切实保障村内人员安全。王松同学说:“面对疫情很多人都冲在了前面,他们和我一样都是有家庭有亲人的,特别是在重灾区的人们,他们不是为了利益,而是为帮助那些肺炎患者脱离病害。随着我们村镇疫情的加重,我为什么不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守好路点,严格检查各种进出车辆,这些看似小事,关键时候却能发挥作用。希望疫情早日离去,中国加油。”

范宁,经济学院农村发展2019级研究生,自贡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职工。新春伊始,战疫打响。紧张、迷茫,畏惧弥漫在节日的氛围中。当接到通知作为志愿者支援自贡市贡井区长土街道胜利路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时,他内心亦然。30多层楼一户一户排查,电话一个一个询问,外来人员和车辆挨着登记核实,对小区每个进出人员通行证检查,夯实了每天工作的行程。累是必然的,但幸福也是肯定的。幸福的是我在集体中战疫,幸福的是我为贡井这方战疫中的净土献上一份微薄的力量,更幸福的是百姓从最初的畏惧,不理解到现在的全方位支持与配合。“人心齐,泰山移”,在这场人民战疫中我们必须赢!必定赢!

曹威农村区域发展2016级2班学生,家住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九襄粮油食品站作为一名从小在粮站长大的大四学生,在粮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人手紧缺,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志愿申请参加了九襄粮站的志愿者服务队。每天早上他都要同市场管理人员一起巡查整理市场,对乱摆乱放、不戴口罩经营的商户及流动农户经营者进行劝导,督促他们戴好口罩,预防新型冠状肺炎,在为了家人和他人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经营。巡查完后他又同值班人员一起在市场入口劝导点规劝进入市场的人戴好口罩,“您好,请问您有口罩吗?进入市场请务必戴好口罩。”做到不戴口罩不进入市场。在劝导过程中,有极个别老人不理解,没有意识到新冠肺炎病毒的危害性,他又耐心细致的对老人宣传讲解。下午他又在粮站家属区门口对进入小区的人员进行详细登记,劝返非本小区人员,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将每日小区来访、出行情况作网络备份。曹威表示“作为一名大四学生,我只是争取尽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我也相信,没有什么疫情是控制不了的,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一定能战胜疫情”。

李鑫,农村区域发展2016级2班学生,家住四川省江油市敬元乡沐水村。2020年1月31日,李鑫报名加入了志愿者的服务队伍。他的工作主要是帮助政府在村委会登记返乡人员与外出人员信息并制作电子档,上交给乡镇府,实时掌握人员动态信息。并对返乡人员和外出人员说明办理手续流程。李鑫同学说:“‘疫情’当前,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认为在国家需要帮助的时候,有必要挺身而出,继承和发扬先辈的自我奉献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胡斐,农村区域发展2016级1班学生,家住四川省万源市石窝镇。胡斐主动联系石窝镇政府要求去当志愿者,为这一次疫情的防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他便被安排在四川省万源市石窝镇亮垭子车辆检查点做来往车辆人员信息登记检查,以及来往人员体温测量,做好充足的信息备份。做到不乱放行并且对执意要过关口而无健康证明的外地车辆进行劝诫并上报,这样能有效预防外来人员携带病毒进入乡镇。为了确保安全,严格把控人员的出入流动。有时会跟随宣传车下乡宣传疫情期间的注意事项和防控方式,提醒并劝诫村民不扎堆不聚会等,对村民认真讲解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并给村民合理发放口罩。对于这一次疫情,他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战胜病毒,全国人民的胜利就快要到来了。前线的英雄们也辛苦了,你们在前线努力,我们也在后方努力,你们的后背请放心交给我们!病毒虽无情,但人间有大爱!我相信在全国人民吹响最后的冲锋号角后,疫情将溃不成军!”

 姚益,农村区域发展2019级1班的学生,家住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东新乡姚家村。姚益主动请缨参加了村里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带着一腔热血投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战斗中。不负韶华,只争朝夕,这是姚益的青春宣言,也是他面对疫情的坚定态度。卡口执勤劝导、挨户排查登记、宣传防疫知识、协助村干部防疫工作……在姚家村做志愿者这些天里,姚益计劝导行人100余人次,累计参加入户走访排查43户200余人,核实返乡人员信息100余人。姚益正在抗疫路上冲锋,千万个姚益正在构建全民防疫的坚固城墙,胜利终将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赵可可农村区域发展2019级1班学生,家住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籍田街道红阳村。在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赵可可主动请缨与家人共同参加了村里的志愿者服务工作,每天早上5点她就要起床为在一线奋斗的工作人员准备早餐,在7点准时送达;规劝村民外出都必须佩戴口罩,不聚餐、不扎堆、不到人多的地方。在工作中,在寒冷的冬季赵可可有时也感觉工作不好开展,但想到自己是一名责任,有担当的青年,这种时候不能退缩,于是收起退缩的心,坚持每天为身体冻僵的一线战士送去一碗碗热腾腾的粥,一份份充满爱的包子馒头,一份份坚持战斗的信心,一份份中国人不向病毒服输的决心,一份份胜利的希望。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王自坪农村区域发展2019级2班学生家住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南胜社区。家乡在接受到疫情防控通知后快速展开防控工作,在得知卡口需要志愿者时主动前往参加。主要负责在社区卡口对出入本村人员及车辆进行登记,劝返,测体温的工作。她认真负责,得到了乡亲群众的肯定本村村民也很配合工作,出入的人员也越来越少互帮互助,共渡难关,战胜疫情!

虽然这些学生只是一名普通大学生志愿者,但在他们身上仍能感受到当代大学生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和担当。虽然疫情阻挡了新春佳节的相聚,但阻隔不了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热情。病毒无情人有情,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很快就会胜利,待到万物复苏,春花烂漫,我们的眼里将尽是阳光,我们的笑里将全是坦荡!我们将不负韶华,不负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