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度学术年会—四川省特殊类型地区县域振兴发展论坛在绵阳师范学院厚德楼415会议室顺利召开,会议由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绵阳师范学院联合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融合发展研究团队、绵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承办。
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方式。来自省内外县域经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四川省社科联、绵阳市社科联、绵阳师范学院的领导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还有来自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委党校、四川农业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市委党校、绵阳师范学院、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专家学者共100余人。此次会议共选出学术交流论文7篇,我院研究生导师刘飞老师及所带研究生黄亚丽、李彪撰写的经济学院“一院一品”党建品牌——筑梦美丽乡村理论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下民族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研究——以凉山彝族为例》入选论坛学术交流,3人受邀参加学术论坛,刘飞老师受邀做青年论坛学术交流。
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杜受祜教授作了题为“强化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报告,强调县域经济发展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缩小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间的差距,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协同的绿色发展之路。中国社科院刘治彦教授作了题为“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策略”的报告,从欠发达地区县域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入手,从强化主体功能、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融入新基建、提高帮扶成效五方面提出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建议。西南民族大学郑长德教授分享了关于“西部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研究,他从产业市场、固定资产投资和旅游业三个方面分析西部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比较优势,提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路径选择。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县域经济处干部谢安分享了关于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的思考,其从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的意义入手,分析特殊类型地区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特殊问题,提出发展路径建议。
在青年论坛阶段,三位青年学者进行学术交流。西南交通大学李华强博士以九寨沟为例,探讨地震灾后景区游客恢复策略;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冯梦黎博士以凉山州彝族地区为例,提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我院刘飞博士以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凉山州彝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本次学术研讨会聚焦四川省特殊类型地区县域如何融入新发展格局,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等问题进行了研讨,让我们对新发展阶段四川省特殊类型地区县域振兴发展方向和路径形成了清晰的认知和逻辑构架,提升了中心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此次经济学院“一院一品”党建品牌——筑梦美丽乡村理论成果的学术交流,也是经济学院“一院一品”党建品牌——筑梦美丽乡村在理论建设方面的突破。